近日,一份《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31日,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,总估值6284亿美元,平均估值38.3亿美元。这份名单也引起了业内人士对独角兽企业会大批量回归的担心。笔者认为,这种担心没有必要,因为首批回归A股的独角兽企业一定是优质的龙头企业,不会大批量回来。
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发布的《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7年12月31日,中国独角兽企业共164家。其中,新晋独角兽企业62家,“毕业”(上市及并购、创立超过十年)独角兽企业20家,更是出现了10家估值在100亿美元以上的超级独角兽企业,较2016年增加了3家。164家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于19个城市、18个行业领域,84%独角兽企业聚集于“北上杭深”。
今年以来,随着监管层、交易所频频向新经济独角兽公司伸出橄榄枝,独角兽在A股上市的大门正在加速打开,独角兽们踏上了回归的路。特别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“独角兽”回归A股的话题一直都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焦点话题。
3月9日,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指出,“我们会创造一些好的工具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支持新经济企业,选择合适方式回归A股。”。3月15日,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闭幕会时表示,中国存托凭证(CDR)将很快推出,CDR是解决两地法律、两地监管的有效措施,有利于已上市、海外退市企业回A股上市。监管层首次明确“独角兽”回归方式。
3月20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李克强说,下一步还要采取推动“互联网+”的许多新举措,比如过去一些“互联网+”的企业总是到海外上市,现在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境内上市的制度措施,欢迎他们回归A股,同时要为境内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。总理的表态意味着“独角兽”回归大幕的拉开。
3月23日,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,创造积极条件让更多新经济企业在中国境内市场上市,是证监会贯彻落实党中央、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。近期,证监会开展了一系列调查,同时,也深入研究借鉴了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的成熟经验,目前该项研究仍然处于研究的论证阶段。她还表示,条件一旦成熟,证监会将积极贯彻落实,推进此项工作。
众所周知,由于历史原因,一些代表中国新经济的科技股并没有在A股上市。以互联网企业为例,从第一家于1999年海外上市的中华网算起,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道路已经走了近20年。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,互联网的发展如同高速铁路般迅猛,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“互联网+”代表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、最具动能的新动力。然而中国互联网各个细分领域的巨头公司基本上都没有在A股市场上市,因此,独角兽企业回归,不仅可以让A股投资者分享这些企业成长的红利,而且,有利于形成融资和投资良性共赢的态势,引领未来投资者价值成长投资热潮。
但是,在欢迎独角兽回归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,A股欢迎独角兽企业回归,并为其开辟绿色通道,不是降低上市审核标准,而是恰恰相反,审核将更加严格,而真正能回来的独角兽也一定是优质的、真正的独角兽,而不是那些披着独角兽外衣的“李鬼”。 (安宁)